近年来,我市围绕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目标,持续聚焦“一年大提升、两年上台阶、三年进一流”总体目标,大力落实“四精”理念,通过优化设施布局、完善基础配套、突出品牌效应、强化治理协同,以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考核先进市为契机,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面貌。
城市建设更显温度。我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。目前全市高校达7所,新改扩建中小学14所,新增学位3.3万个,全面消除了超大班额;中医医院改扩建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加快推进;7996户老旧小区改造任务、2649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均全面开工;全市持续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站、幼儿园等便民设施,中心城区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达56.82%。昌江区汪王庙社区、乐平市湖腰畈社区入选全省12个高品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(项目)名单,相关设计施工工作正稳步推进。全市绿色社区达标覆盖率达63%。全市新建完成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,完成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,建成13个街道层面老年人食堂和32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;12所新建幼儿园陆续开园,增加公办学位2850个,完成小区配套园治理82所,增加幼儿园学位数17400个;3608套保租房筹集任务全面开工,房源录入率100%。
城市运行更具韧度。我市中心城区新改建20余公里供水管网、140余公里燃气管网,新布设7个消防救援站点;中心城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11.75公里,污水收集范围增加约30平方公里,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得到明显提升。全市还谋划了30余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,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覆盖率提升32%;持续实施内涝整治“十大工程”,黄泥头防洪排涝项目基本建成;全面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目前全市经营性自建房鉴定率89%,管控率100%,均排名全省前列。全市还对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和审查程序、标识管理等进行了全过程管控,规划区内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已全部达到基本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;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,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已提升至31.8%;中心城区正积极推进4个“口袋公园”建设,全年新增绿地面积60公顷。
城市发展更有高度。我市牢牢把握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战略机遇。全市编制完成御窑申遗文本,打造8个申遗要素点,设立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,全面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,成立非遗保护协会和非遗传承人之家,建成非遗馆并正式开馆,继续推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,实施湖田窑等8个遗址保护项目,不断加大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力度。陶溪川三期等45个文旅项目加快实施,陶阳里创5A景区被列为首位推荐对象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。珠山区打造了“夜珠山”消费带,典型做法被文旅部专刊推广。我市将城市更新试点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,加快推进我市众多老厂区、老厂房工业遗存更新改造利用工作,积极谋划老鸦滩、黄泥头等多个城中村的风貌更新改造,着力提升城市艺术气质,彰显城市独特魅力。
城市管理更富精度。我市不断推动智慧化、精细化城市管理。目前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已完成并全部投入使用,正积极启动智慧城市二期项目,城市CIM平台搭建工作也正有序推进;全市形成了环卫一体化常态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机制,道路机扫率达95%以上,道路保洁市场化率达100%;全市开展常态长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小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,畅通相关信息报送渠道,建立住宅小区综合执法机制,群众反映的小区问题得以快速处置。我市还对全市20个主要路口全面采取治理优化措施,路口事故发生率及违法行为发生率均大幅下降;继续推进望津路、伴山洋房东侧道路等多条城市支路和“断头路”建设,加快现代一体化停车场、高铁北站北广场停车场等停车场建设,城市动、静交通均得到持续改善。
今后,我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,接续发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,进一步推动城市结构再优化、功能再完善和品质再提升,努力为江西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景德镇力量。